中新网锡林郭勒12月5日电 题:乌兰牧骑的66年:扎根基层,不落下一个蒙古包
冬日的锡林郭勒草原已被茫茫大雪覆盖。天刚蒙蒙亮,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就做好下乡准备了。大家穿好演出服,拿好器具,有说有笑地上车。车上,他们有的讨论接下来演出细节,有的已经在亮嗓子开练了。
成立于1957年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的第一支乌兰牧骑。现任队长扎那告诉记者,仅今年,队员们深入农牧区等基层演出已超百场,“我们的宗旨就是,不落下一个蒙古包。”
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的嫩芽”,是活跃在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的红色文化工作队。公开材料显示,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每年演出超7000场。自首支乌兰牧骑成立以来的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聚焦现实题材,累计创作演出1.3万多个节目,累计行程130多万公里,为各族群众演出36万多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
“建队之初只有6个人。为了实现舞台业务上的一专多能,不管春夏秋冬,前辈们都坚持苦练,在马棚里练,在羊圈旁练,在草地上练,在沙滩上练。”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也成立于1957年,吴恩是如今的队长。他告诉记者,每年下乡演出也有上百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看到和听到的新气象、新故事,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展现出来,为农牧民送去更多欢乐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并不是每次演出都顺利。有一次天公不作美,演出就是在大雨中进行的。大家都又湿又冷,但村民们跟我们一样,热情高涨,每个人眼睛都是亮亮的。”丛晓雅2015年加入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是一名舞蹈演员。2019年的一场演出,让她记忆犹新:“刚开始是小雨,音响设备都盖着塑料布。后来雨太大,怕设备淋雨损坏,临时更换了节目。”
(资料图)图为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正在下乡演出。于秉正摄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演绎的作品会从基层农牧民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细致观察、切身体验。”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那仁德力格尔入队已20年。他解释说,农牧民生活是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
“乌兰牧骑老来给我们演出,跟我们交流。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吉亚图是巴润宝拉格嘎查牧民,他很喜欢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笛子演奏《喜悦》,觉得的确吹出了牧民喜悦的心境。“我自己也喜欢音乐,队员们每次下来还会教我声乐、谱子、音乐技巧和知识。当然希望他们还能多多地下来。”
乌兰牧骑不仅演出农牧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同时也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这些年来,不少乌兰牧骑纷纷以“乌兰牧骑+”为方式,组建“草原综合服务轻骑队”,将下乡演出与“固本强基”工程,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结合,开展基层综合服务活动。
(资料图)图为东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赴中蒙边境嘎达布其镇开展基层服务活动。东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供图
“对我们乌兰牧骑队员来说,一专多能从来就不仅仅局限于文艺演出,而是指为丰富农牧民精神生活的多种本领。”扎那如是说。
现如今,乌兰牧骑的演出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有了更新颖、更便捷的呈现方式。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位于中蒙边境,希吉日不仅是当地乌兰牧骑的舞蹈编导、舞蹈演员和主持人,还是网络乌兰牧骑的运维工作人员。“和网络接轨,我们的声音才能传得更远。网上乌兰牧骑是目前宣传乌兰牧骑工作的最直接,反馈最快,受众率最广的一个渠道,直播则是涨粉最快的方式。”
她告诉记者,自2020年3月试水网络推广以后,他们在不同平台开设视频账号,发布有关演出信息、作品、演出现场、日常政策宣传等内容的短视频。“我们光抖音政务号已发布452条视频作品。数据最好的一条是队员演唱长调的。目前点击率56.3万,评论超2300条。”(完)
12月2日,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落下帷幕。500多家分布在各自产业链条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美国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20%。这表明,加强供应链合作,拒绝“脱钩断链”,是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的共同心声。中国也通过主办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向世界展示了中方始终坚定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大国担当。不过,就在全球共同奏响供应链合作的强音之时,“脱钩断链”的杂音再次出现,个别国家以“安全为由”颠覆全球现有供应链网络的小动作频频。
如果说,中国政府对待全球供应链合作的态度以“包容合作”为底色,那么,美国政府则是以“脱钩”“抢夺控制权”为特征,这从近期两国的动作就可见一斑。
据香港《南华早报》12月3日报道,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吴国安接受采访时称,美国要求那些将业务转移到越南的当地出口商遵守“不成文规则”,即不得在中国内地或香港注册公司,必须在新加坡注册,否则将受到美国的全面抵制。此前,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白宫版的“供应链韧性委员会”。与之配套的30条新措施,据称旨在“加强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供应链”,减少医疗产品对所谓“高风险外国供应”的依赖,加强对半导体供应链的“监管”等等。其本质依然是搞“脱钩断链”“另起炉灶”。
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第一科技强国,美国对于全球供应链网络的疑虑甚至恐惧,荒唐得有些可笑。全球供应链网络是在全球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资本实力雄厚的美国公司不仅是这一进程的推动者,更是受益者。时至今日,美国公司依然位于很多产业链的最顶端,分走了整个产业链利润蛋糕中最大的那一块。然而,美国政府却认为,美方不仅要享有最丰厚的利润,还应将所有的控制权牢牢捏在手里。可见,美国的焦虑感并非来源于简单的利润分配问题,而是霸权思维使然。
因此,美国不断泛化所谓“国家安全”问题,企图将供应链合作“武器化”,变成维系美国霸权永固的工具和阻碍别国发展的利刃。而过往的经验一再证明,用行政手段破坏历经几十年自发形成的成熟供应链网络,无异于螳臂当车。近年来,的确有外资企业迫于美方压力将供应链移出中国,不过,中国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科研水平、成熟劳动力方面有巨大的比较优势,又让这部分移走的供应链也只是形式上与中国“脱钩”而已。
此前,美国哈佛商学院经济学者劳拉·阿尔法罗和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副教授达文·楚共同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美国以为减少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就能降低对华依赖,可产业链经由越南和墨西哥等国再分配后,其实,美国和中国的间接供应链联系仍完好无损。凭空增加的中间环节,只是让中国损失了点组装费,但增加的成本却由美国消费者埋单。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此前也发布报告称,美国拜登政府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的进口来源地中,中国占比平均超过30%,对华出口在整体出口中的占比约为20%。虽然美国通过加强与“印太经济框架”成员国的关系,努力使其疏远中国,但这些国家的对华经济依存度却不降反升。
近来,美国的通胀水平持续高位运行,直接拉低了拜登的支持率。而美国强行拆解、重组全球供应链的行为,便是推高其国内通胀的原因之一。这样看来,在出台本轮“供应链新政”时,拜登政府将其标榜为“美国赢得21世纪竞争的开始”,或许既为安抚国内反对的声音,也为自己壮胆。不过,美国巨头企业齐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用实际行动驳斥了美国政府:“脱钩断链”换不来优势,更赢不了竞争,深化合作才是出路。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编辑:叶攀】
联系人:手机购彩welcome首页
手机:13754211443
电话:0737-45362125
邮箱:45362125@walla.com
地址: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