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援助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专家的帮助下,帕利基尔市南达库村农民伦斯珀·约翰尼建起了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的大棚,开垦了600平方米的露天菜地。除满足家庭日常所需外,还有多余的黄瓜、西瓜出售,每年收入达7000美元。依靠这些收入,约翰尼盖了新房、买了新车,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中国专家带来很多实用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变了样。”约翰尼说。
密克罗尼西亚地处西太平洋赤道附近,酷热多雨。中国援密第十二期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组长胡顺祥告诉记者,中国援密示范农场所在地波纳佩州年降雨量高达7600毫米,多雨、高温、高湿的气候导致需要授粉的作物无法露天栽培,很多果蔬只开花不结果,根部容易腐烂且滋生害虫。“更糟糕的是,岛国生物链不完整,缺乏植物授粉所需的蜜蜂等昆虫媒介,导致需要授粉的西瓜、南瓜、甜瓜等作物长期无法正常种植。”
在密克罗尼西亚最大城市科洛尼亚,一家商店的老板告诉记者,1998年中国专家组到来之前,当地仅种植有极少量的黄瓜、白菜、茄子,售价昂贵,白菜每磅(1磅约合0.454千克)3美元,黄瓜每磅4美元,普通民众根本买不起。
25年来,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当地试种成功的果蔬多达34种,包括西瓜、空心菜、韭菜、辣椒等。示范农场创立的招牌品种——无籽西瓜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成为热销产品。记者在当地商店看到,果蔬品种增多后,价格也大幅下降。
迪姆是波纳佩州农业局的普通员工,2016—2021年,他一直协助中国农业专家组工作。“跟着中国专家,我学习到人工辅助授粉、物理防虫、蔬菜间苗、整枝打杈等农业技术,工作越干越有劲。”2022年,迪姆种植的黄瓜销售收入达6000多美元。
中国专家组已获得密方授予的火龙果与西瓜栽培技术、沼气池技术等技术成果鉴定书,这些技术填补了该国农业史上的空白。密国家级媒体《你好通讯》多次对此进行报道。《你好通讯》总编辑比尔·杰恩斯告诉记者,中国专家致力于帮助当地培育有特色的农产品,还在当地推广生产沼气,对于密发展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胡顺祥表示,最初,当地民众对新的蔬菜品种有些排斥。考虑到当地人喜欢水煮食物,专家组推荐白水煮秋葵后拌以佐料,如今这一烹饪方法已广为当地民众接受。韭菜炒鸡蛋这道中国家常菜,也出现在当地人餐桌上,成为接待亲朋好友的特色菜。(人民日报 陈效卫) 【编辑:叶攀】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5日在北京表示,不与中国建立强有力合作关系,就不可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欧洲企业在脱碳技术等绿色领域希望拉近与中国的距离。
“中欧合作伙伴对话·共塑绿色发展新动能”活动当天在北京举行。彦辞在发言中说,尽管欧中双方存在一些差异,但合作必不可少。双方尤其需要找到共识,以便携手把握全球机遇。
在他看来,当前没有什么变化比气候变化更为紧迫。欧盟和中国都认为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双方已在该领域开展了可贵合作,且还可以一同做得更多。欧盟各成员国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各自有着独特的社会经济条件,欧中双方可就制定切实可行的脱碳政策进行合作,探索如何将广泛的相关方利益纳入考量。
“显而易见,如果不与中国建立强有力合作关系,就不可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彦辞说,中国是在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方面作出贡献和承诺最多的国家,不仅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过去几年在绿色金融发展、扩大可再生能源产能等方面亦取得不俗成绩。
他指出,欧洲公司希望拉近与中国的距离,与中国开展合作,这为深化欧中全面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与此同时,在绿色技术方面,欧洲也有很多可以向中国学习之处。只要双方共同努力,持续深化合作,就能取得具体成果来应对挑战。(完) 【编辑:朱延静】
联系人:手机购彩welcome首页
手机:13754211443
电话:0737-45362125
邮箱:45362125@walla.com
地址: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